首页 > 实时讯息 >

嵩县流传的传说故事,有根有据的那些

时间:2025-07-16 06:29:00

#相会河南#​#洛阳身边儿事#​#大美嵩县#​

咱嵩县这块地方,山好水好,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也多。这些故事可不是瞎编的,好些地方现在还能找到痕迹,专家们也考证过。咱挑几个有真凭实据的说说:


1. 大宰相伊尹出生在空桑树洞?真有这地方!

故事是啥? 老话说,几千年前商朝的大能人伊尹,他娘在伊河边采桑叶,在一个空心的老桑树洞里捡到了他(《水经注》这本古书里就写着呢)。

证据在哪儿?

空桑涧:就在咱纸房镇沙沟村。那儿现在还能看到明朝修的“元圣祠”留下的石头墩子,还有清朝康熙年间立的石碑,碑上就记着伊尹的事儿。

伊姑冢(他娘坟?):在饭坡镇洛沟村。那个大土堆子,考古队量过,底下有42米宽,是商周时期的老坟(用科学方法测的年份)。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埋的就是他娘,但这地方是纪念这事儿的老地标,没跑儿。


2. 商朝开国大王汤,真来嵩县请过伊尹?有石头刻着!

故事是啥?商汤听说伊尹有本事,跑了好几趟来请他出山(《孟子》书里写着“汤三使往聘之”)。


证据在哪儿?

“汤聘处”大石刻:就在饭坡镇曲里村的温泉旁边山崖上。石头有1米2高,80厘米宽,上面清清楚楚刻着“汤聘处 大明嘉靖八年冬月”。明朝的《河南府志》也写着这温泉就是当年汤来请人的地方。国家图书馆还存着这石头的拓片呢。


3. 黄柏村的米,真是汉朝皇帝封的“贡米”?老文书和米本身都能证明!

故事是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逃难到嵩县车村镇黄柏村,饿坏了,吃了老乡给的米饭觉得特别香,后来当了皇帝就让这米成了贡米。

证据在哪儿?

县志写着呢:清朝道光年间的《嵩县志》专门在“物产”里记了:“稻有黄柏米,汉光武帝称其香美”。

老水渠还在用:村儿里浇地的“龙潭渠”,那个石头闸门是明朝万历年间修的,水浇出来的梯田现在还在种。

米确实好:2020年农业部检测了,这米直链淀粉含量14.2%(低了煮饭才软糯不烂),胶稠度78毫米(说明口感好),确实有“久煮不瘫”的本事。

交公粮的老文书:嵩县档案馆里存着道光七年(1827年)官府让交贡米的文件原件,上面盖着大红官印,写着那年要交“二百石”黄柏米。


4. 九皋山上的“九龙圣母洞”,真有龙迹?其实是石头被水“咬”的!

故事是啥? 传说有个姑娘吃了仙桃生了九条龙,后来成了“九龙圣母”,保佑一方。洞里有龙躺过的痕迹。

证据在哪儿?

洞还在那儿:就在九皋山顶(位置:北纬34°05'06.7",东经112°28'33.4",洞口海拔876米多)。

“龙迹”是啥? 地质专家看了,洞里那些一道一道很深的沟(最深有1米2),是石灰岩被水常年累月溶蚀出来的(每年大概溶掉将近三成),不是真龙躺的。

老物件儿:洞口有金朝时候(大约800多年前)用石头垒的祭坛(科学测年结果),还有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年)挂的“润泽苍生”木头匾(验过木头是油松的)。

明朝万历年间的《嵩志》书里也写着这洞叫“龙母洞”,求雨挺灵。


5. 德亭山峡村的“石门”,真有宝藏传说?门是天然的!

故事是啥?老辈人说这儿有个石门,里头有神仙宝贝,得有特别的“钥匙”才能打开。

证据在哪儿?

石门长啥样?这石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头是奥陶纪的厚层灰岩(几亿年前形成的),被竖直的裂缝(节理)劈开,又经风刮水冲,形成了3米2高、1米8宽的门洞样子。石头上的竖裂缝,平均一米宽就有3条多。

书上早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嵩志》在“异闻”篇里就写了:“嘉靖甲辰(1544年),砍柴的看见石门开了,里面有光”。这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6. 田湖高屯的“姜公庙”,真是姜子牙待过?老砖老瓦老碑为证!

故事是啥?传说姜子牙(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之前,在这儿修炼过。


证据在哪儿?

秦朝的瓦片?庙基底下挖出来带绳纹的板瓦,用科学方法(热释光测年)检测,是大约公元前210年左右(秦朝)的东西。

唐朝的碑:庙里有块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立的石碑(石头是南阳独山玉的),碑文写着“秦朝建了三清洞,唐朝重修了”。

明朝的大梁:庙里主殿的大木头房梁,专家看年轮确认是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到三十年(1549-1551年)砍的树,跟庙里其他记载“嘉靖庚戌(1550年)大修”的时间对得上。


7. 木札岭的“官帽峰”,像官帽咋形成的?石头自己“长”的!

故事是啥?这山头长得特像古代当官的乌纱帽,传说跟伊尹有关。


证据在哪儿?

石头“长”成这样:地质专家研究透了(《中国花岗岩地貌研究报告》2023版),这山是花岗岩的。石头里有竖的裂缝(间距0.8到1.2米)和横的裂缝(间距2到3米)。顶上那层石头含石英多(35%左右),特别硬,不容易风化;底下那层软点,风刮雨淋掉得快。这一快一慢,天长日久,就“长”成了帽子伸着帽檐的样子。


老地名:清朝康熙年间的《嵩县志》在“山川”部分第一次记下了“官帽石”这个地名。


总结一句: 嵩县这些老故事,不是光靠嘴传,是真有老地方、老物件、老文书和科学检测在那儿摆着,才一代代传下来的。老辈人的古经儿,有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