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肥南瘦”?广东是“低肥胖区”!街坊们照着这种模式吃

时间:2025-09-07 22:21:00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日前,中国天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推出了全国肥胖率分布地图。

记者了解到,按成年人肥胖占比人群情况分级,广东在全国来说属于低肥胖区域。不过,超重肥胖问题是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岭南膳食模式》,广东街坊们通过多样化的食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高纤维和清淡少盐的特点,结合适量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支持体重管理。

图/视觉中国

北方地区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的一个指标,BMI=体重(kg)/身高(m)²。根据中国成人(18岁及以上)体重标准:低体重: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如果BMI指标在18.5-24区间,那么初步符合健康体重标准。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全国肥胖率分布地图将全国31个省(区、市)按成年人(≥18岁)肥胖(BMI≥28)占比人群情况,由低到高排列后,划分为五个等级。颜色越深的区域,肥胖率越高。

据统计,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是肥胖率最高的几个省份,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肥胖。而相应的低肥胖区域分别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青海、宁夏,平均十个人当中有一人肥胖。

总体来说,北方地区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

广东街坊饮食可参考这种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提到,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的同时,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超重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中国营养学会的指导下,由广东省营养学会牵头并组织专家制定了岭南地区居民的传统饮食模式——《岭南膳食模式》。该模式具有8条核心特征:

(1)食材广博,合理搭配

岭南膳食以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鱼禽类丰富,不仅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全面摄入,避免单一营养缺乏引发的食欲失控能促进饱腹感,减少过量进食,有利于健康体重。

(2)蔬菜足量,水果丰富

岭南饮食中蔬菜和水果占比高,尤其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并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控制体重。能延缓消化吸收,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并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控制体重。

(3)水产充足,肉禽蛋奶适量

水产(如鲈鱼、虾)和禽肉(如白切鸡)提供高质量蛋白,帮助维持肌肉合成,提高基础代谢率。利于体重控制。水产品的总脂肪与饱和脂肪较低,充足水产品的摄入也可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从而降低总能量,避免脂肪囤积。

(4)杂豆常有,全谷坚果不缺

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和红豆、绿豆等杂豆,属低GI主食,消化缓慢,可延长饱腹时间,减少零食摄入。坚果(如杏仁、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抑制食欲激素,帮助控制食量。

(5)饮食清鲜,少盐少油

岭南饮食偏好清蒸、白灼等低脂烹饪方式,减少油脂摄入;清淡饮食也意味着盐摄入较少,可减少水钠潴留,避免虚胖。

(6)喝茶多,饮酒少

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加速脂肪分解,提升能量消耗。岭南模式以茶代酒,减少能量摄入。

(7)多蒸煮快炒,少煎炸腌制

蒸煮(如清蒸鱼)和快炒(如蒜蓉菜心)减少油脂使用,不仅可以保留营养,而且可以能量摄入;少腌制食品可以降低盐分和亚硝酸盐摄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体重控制。

(8)叹早茶、常煲汤、重食养

早茶点心(如虾饺、烧卖)分量小、种类多,分散全天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也有研究发现每天吃早餐的人有更好的体重。岭南膳食模式的汤料会常使用药食同源物质(食药物质),如薏米、茯苓等祛湿食材,改善水肿体质,促进代谢物的排出,有利于健康体重的维护。

图/视觉中国

对普通人群,专家建议遵循岭南膳食模式,通过多样化的食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高纤维和清淡少盐的特点,结合适量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支持体重管理。对于已经有肥胖问题的人群,可以遵循《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和《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调整日常膳食结构。

秋高气爽天气动起来

运动是科学减肥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消耗大量热量,帮助燃脂、减重,更能从根本上提升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即使在静止时也能消耗更多能量,从而养成“易瘦体质”。

刚刚过去的6-8月,全国经历了最热夏季,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有完整观测以来最高水平。进入9月之后,通常高温最为频繁的时段过去,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增多,大家可以趁着黄金时段一起动起来。如果遇到台风天带来的风雨天气时,大家切勿户外锻炼,室内健身也要注意选择安全场所。

运动tips: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根据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与运动策略,维持健康体态;保证每日七八个 小时的睡眠,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机体瘦素与饥饿素的平衡,既能提升运动效果,也能增强免疫力。

文|记者 朱嘉乐

编辑:郭子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