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索人工智能与电影的无限可能性,北京国际电影节在行动

时间:2025-04-26 11:07:00

4月25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荣誉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马丁症》《金鱼,回到海的尽头》等作品分获不同组别的最佳影片、技术创新等奖项。

这是继2024年后,北影节连续第二年设立AIGC电影单元。它是全球首个与AI共创的电影节单元,本届以“技术为刃,人性为魂”为核心,以“全球化与全民化”为使命,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从2024年到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与AI创作工具发展迅猛,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同样如此。数据显示,本单元所收到的参赛影片从去年的430多部增加到1502部,增长近2.5倍。这1000多部作品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等33个国家与地区,其中海外作品189部,彰显了国际视野下多元文化与视听创作前沿技术的深度交融。

相比去年,赛道也更为细分,通过设立社会组、高校组和青年组三大组别,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技术基础的创作者广泛征集作品,推动AI创作工具的普及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应用。参赛作品题材涵盖纪实、科幻、动画、实验影像等类型,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者利用AIGC技术,进行大量个性化的叙事、光影和美学探索。奖项设置也更为丰富,社会组、高校组在保留了去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创意、最佳美术设计、最佳视效等基础上,增设了最佳音效、最佳MV、技术创新和商业潜力等奖项,让外界看到入围作品更多不同的闪光点。

知名导演管虎担任本届AIGC电影单元评委会主席,对此,业界给予了极高评价:既以资深导演的艺术积淀把控作品人文内核,又以技术先锋的姿态审视AI对叙事逻辑的重构可能。管虎除了执导《八佰》《狗阵》等电影外,也是国内探索AI影视创作应用的先行者之一,其制作公司一直在坚持开拓人工智能在影视领域的深度应用,尝试革新传统工作流程。

评委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是动画导演出身,近年来积极尝试AIGC动画创作,其牵头的动画短片《龙门》由原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参与,不仅是国内首部全部以AI技术制作的水墨动画短片,还曾在第三届巴西Tietê国际电影奖实验短片单元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等奖项。知名演员谭卓也是本单元的评委,她曾多次举办数字艺术展,旗下公司签约了数名优秀的AI数字艺术家,还是国内知名AIGC内容创作社区“故事接龙”最初一批注册成员……一班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同时也是国内AI跨界影视创作的先行者躬身入局,精挑细选优秀作品,无疑为这场光影视听创新实验写下关键、专业的注脚,更为中国电影工业迈向“技术+艺术”双轮驱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也是优秀作品与创作者不断突破的重要助推器。由童画、陈刘芳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AIGC动画短片《致亲爱的自己》在去年第十四届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获得最佳影片后,又在首届“威尼斯AI生成短片国际电影节”上从全球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一名。该片艺术总监、AIGC动画导演陈刘芳与去年AIGC单元评委会主席、知名导演薛晓路随后也开启了全新的合作与尝试。在由可灵AI发起的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中,这对因北影节而“结缘”的影视创作者,共同制作短片《喵心归处》,以动画形式呈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

本届北影节不仅为AIGC电影短片搭建了竞技擂台与展示舞台,还为优秀AIGC影视项目牵线搭桥。当下,无论是AIGC影视项目还是虚拟现实电影都属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生态。技术方、内容创作者以及意向投资机构之间仍未构筑起顺畅的市场供需闭环。为助力具有创新潜质的AIGC或VR电影项目快速对接资源、完成技术升级并获得更多投融资机会,本届北影节通过举办“AI+VR影视项目创投会”及一系列配套活动,推动AIGC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工业中的应用示范,优化供需结构,为产业赋能。AIGC电影单元还透过组织论文论著推介、入围作品展映、AI+VR技术沙龙等活动,为AIGC影像创作者和观众建立各类交流平台。

在本届北影节的开幕式现场,一段特别的AI合成视频让倪妮、蒋勤勤、雷佳音、胡歌、马丽、朱一龙等影人实现了与年轻自己的“超时空拥抱”。打破时空界限,让过去与现在的自己互动对话只是AI技术与电影融合发展的一小步,当未来电影与AI“拥抱”得更为紧密时,必将把越来越多“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

采写:南都记者 陈泽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