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养融合绘就生态康养峡山新图景

时间:2025-04-04 11:24:00

阳春三月,潍坊市峡山区的田野间艾香氤氲。谁能想到,这些蓬勃生长的“绿金”,竟源自村边、屋边、路边、沟边、田边等“五边”零散土地的创新开发?去年以来,峡山区通过盘活闲置边角地块,规模化种植药用艾草,不仅破解了艾灸产业“有灸无艾”的原料困局,更构建起种植、加工、康养服务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变废为宝,五边荒地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曾经的“五边”地块,是困扰乡村治理的“牛皮癣”——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垃圾堆积的闲置地、杂草丛生的边角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创新举措,通过实施“三清一净”专项行动,将环境整治与艾草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创造性开展“半亩艾草健康养老”工作。通过系统性整治,边角地块被盘活利用,种上了具有药用价值的艾草,摇身变为“聚宝盆”。

王家庄街道充分利用东邵村8亩丘陵贫瘠地块发展艾草种植,打造石磨艾草家庭工坊,以直播、免费体验等方式全面推广;太保庄街道张家埠村将村西350米的臭水沟改造为“沟内种莲藕、沟沿种艾草”的生态景观;岞山街道创新“光伏+艾草”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附加值;郑公街道将艾草种植与书蕴果香长廊一体打造,形成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区。谁曾想小小“五边”地块蕴含巨大潜力,这种“环境整治+产业植入”的模式,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走出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

全链发展,从单一种植到产业集群

潍艾作为艾草中的优品,以燃烧性好、火力足、穿透力强著称。为充分释放潍艾的巨大市场潜力,峡山区着力构建“一核三翼”产业格局:以艾草加工产业园为核心,打造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服务品牌化三大支撑体系。

在种植端,构建以区社会事业服务局为链长单位的中草药种植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模式,创新“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建立起2000 亩标准化种植规模,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管理体系,初步测算亩均可增收2000元;在加工端,以山东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艾草加工产业园,实施艾草置换艾条计划,切实让自产的艾条流通起来;在服务端,构建起全要素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形成了“种植在田间、加工在园区、服务在社区”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文化赋能,从传统技艺到现代IP

峡山区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艾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世界艾灸之都”文化IP。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中医生活化”工程,通过“太保灸法社区行”“ 百名灸师进万家”等活动,让传统艾灸技艺走进寻常百姓家。建设艾灸文化研学基地,开发“艾香研学”特色课程,全方位培育中医药文化传承新生力量。举办世界艾灸之都产品博览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潍艾品牌走向世界。积极探索“艾灸+”医康养模式,建设中医康养医院,开发药食同源调理项目,将传统养生智慧转化为现代健康服务。

一株艾草,串起生态、经济、文化三条价值链。从“五边”荒地的生态整治,到“艾草+”产业的蓬勃发展,峡山区通过激活“五边”地块的生态价值,正在不断壮大“潍艾艾灸”产业集群。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以艾草为媒,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向着“齐鲁中医药文化新地标”的目标阔步前行。

来源:潍坊市峡山区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