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童声如何能够“同根”?禅城这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时间:2025-04-25 22:13:00

4月23日,禅城区教育局在溶洲幼儿园举办“童声同根:区域推进粤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市、区文化馆及博物馆相关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新时代粤语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沟通的语言,更是情感的纽带、文化的记忆。2021年,禅城区以《文化润德: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成功立项为广东省“新课程”市县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全省仅5个)。2022年,该项目荣获“双优秀”称号。2023年,项目圆满结项,并在2024年被评为市县优秀项目,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持续培育项目名单(全省仅2个)。

在项目驱动下,禅城幼儿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采用粤语童谣、粤剧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用实际行动守护优秀岭南文化。研讨会上,禅城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教研员李会燕介绍了禅城区幼儿园开展粤语传承的整体情况,禅城区中心幼儿园、禅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溶洲幼儿园三所幼儿园代表分享了幼儿园传承粤语文化的经验与体会。

其中,李会燕介绍了《文化润德: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幼儿园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项目背景与成果。作为广东省“新课程”市县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其形成了“3+4+n”区域幼儿园课程体系、搭建了“童趣非遗”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在2023年获得了第三届佛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2024年,项目获评优秀并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持续培育项目,进一步加强粤语在幼儿园的传承与使用。她表示,接下来禅城区将持续以非遗课程为纽带,通过“粤语+本土民俗”形式,持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多方联动促进粤语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日常,鼓励家园社协同育人,并通过不同维度大力开展粤语童谣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粤语传承活动。

活动上,与会专家肯定了禅城区在粤语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就如何进一步强化禅城区幼儿园传承粤语的力度,切实提升实际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原语文教研员李剑平表示,幼儿园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粤语熟练度,并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传承体系,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粤语交流,让语言传承变得生动有趣、润物无声,努力形成粤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佛山市文化馆研究馆员潘湘惠表示,粤语需要多说多练,可以通过搭建粤语童谣比赛、情景剧表演等展示平台,为孩子们创造敢讲、乐讲的机会;同时要注重文化浸润,通过粤语故事会、传统节庆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文化熏陶中感受粤语之美,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认同的双重提升。“童谣姐姐”何蕴微则提出,幼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敏感期,这一关键阶段的语言学习能力最为活跃,不仅能够自然吸收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更能培养对语言文化的深层感知。因此,幼儿园开展粤语特色活动具有深远意义建议通过创设沉浸式的粤语环境,如粤语童谣传唱、粤语故事会、传统节庆活动等趣味性语言活动,帮助幼儿在自然情境中发展双语能力,让岭南文化的种子在幼小心灵生根发芽。

粤语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从“从娃娃抓起”。据介绍,未来,禅城区教育局将不断巩固幼儿园已有成果,开发更多具有粤语特色的园本课程,切实提升粤语传承的实效性。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高萍恒 通讯员李会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