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货币政策稳增长全面发力 央行降准降息“大招”落地

时间:2025-05-08 11:16:00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降准又降息!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在业界看来,这是对4月25日政治局会议部署“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的具体落实。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是继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以来,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表明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降准降息落地

受访专家认为,此次央行分别从数量、价格、结构三大方向入手,推出“降准+降息”等十项货币政策组合,是自去年9月后再次实施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有助于大幅提振市场预期,稳定房地产及资本市场,并精准支持当前经济运行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包括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重点方向。”

此次十项货币政策措施亮点较多,这是及时回应市场呼声、引导市场预期,充分体现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

除了降准外,央行将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准既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又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为零,引导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在价格型政策方面,具体措施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此外,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

王青认为,本次降息不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过去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走势已反复证明,经济基本面而非中美利差,才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因素。

展望未来,王青预计,接下来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还有充足空间,能够为有效对冲外部波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降低公积金利率

关于房地产,在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已明确“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随后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指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从4月及“五一”期间的楼市交易来看,热点城市尽管高端改善的好房子项目销售不错,但仅是“点”上的亮点。从“面”上来看,成交量较好的是以刚需刚改的项目为主。例如,在广州地区,近郊、远郊的刚需刚改新房占比反而是最大的,二手房150万—300万元低价位占比超过50%。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这说明楼市的需求主体是刚需刚改群体,他们对房价与成本比较敏感。”

在李宇嘉看来,此次降准降息,包括政策利率降低,给银行释放低成本资金,鼓励银行进一步降低按揭贷款利率。预计后续随着低成本资金释放,加上存款利率下降,估计按揭贷款利率也可能会调整。

5月7日,央行宣布,自2025年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和2.6%,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525%和3.075%。

张奥平告诉记者,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与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等房地产相关政策,将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以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冲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前月供为4136元,而政策后则为4003元,减少了133元。总还款总额(本金+利息)则从过去的149万元变为144万元,减少了近5万元成本。由此公积金贷款在进一步降低购房者公积金贷款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业界看来,公积金贷款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是必要的。

董希淼对记者称,此次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之后,有助于公积金贷款保持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适当利差,更好地发挥公积金贷款的普惠性。同时,央行宣布下调政策利率,将带动LPR下降,带动存量和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进一步降低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张国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