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淮畔悲歌凝作剑 松柏年轮刻春秋

时间:2025-09-04 08:03:00

图片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

淮畔悲歌凝作剑 松柏年轮刻春秋

在凤台县凤凰镇三里沟社区,一座占地仅1200平方米,却承载着深重历史悲怆与民族尊严的纪念园——三里沟抗日纪念园庄重肃穆。园内苍翠松柏与挺立的纪念碑,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血火交织的岁月。

历史的烙印,三里沟惨案的血色记忆

时间回溯至1940年5月21日那个暗夜。驻田家庵的日军乘汽艇沿淮河悍然西犯凤台,登陆时,遭到三里沟村的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六团(保六团)和当地人民的抗击,双方交战中,日军伤亡惨重,驻寿县日军火速赶来支援。气急败坏的日军将战败怒火倾泻向手无寸铁的三里沟村民,对他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残酷屠杀。日军在村子里边杀、边烧、边抢,整个村子一时间火光冲天,震耳欲聋。在机枪的扫射和手榴弹的爆炸中,无辜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倒下。阻拦日军烧毁房屋的村民,被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抱着年幼的孩子躲进牛棚的妇女,母子二人均没能幸免;奋力反抗的年轻小伙子,被一拥而上的日军刺死……84名无辜村民惨遭杀害,另有百余人受伤,宁静村庄瞬间沦为屠杀场。500多间房屋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村民的财物被洗劫一空。这便是震惊世人的“三里沟大惨案”。一夜之间,三里沟村成为凤台县抗战时期苦难最为深重的区域,淮水呜咽,草木含悲。

凝固的悲痛,血泪浇铸的纪念空间

2005年,三里沟抗日纪念园建成,其核心是一座高达8.85米的纪念主碑。碑体正面,“侵华日军三里沟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十七个大字如刻在民族心头的伤痕,无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碑身背面,铭刻着惨案发生的沉重史实;碑座基石上,84位被日军残酷杀害的村民姓名一字排开——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园区设计饱含深意。6棵银杏树默默伫立,象征纪念园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苍劲的松柏与常青的香樟树则寓意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万古长青。主碑前的小广场,可容纳200余人,如今成为凭吊与纪念的重要场所。青石围栏环绕四周,整个园区虽紧凑却庄重肃穆,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历史的凝重。

不熄的火种,教育基地的深远回响

如今,这座纪念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鲜活的教育基地。自建成之日起,凤台县委、县政府便将其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这里成为全县情感汇聚的中心。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厂矿职工、学校师生以及三里沟社区的居民,在此举行庄严的纪念仪式。人们肃立默哀,敬献花篮,以最深的哀思凭吊罹难同胞,控诉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纪念活动早已超越仪式本身,成为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纪念园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持续深化:摄制播放“三里沟大屠杀惨案”专题片,让历史影像震撼人心;创作相关文艺节目,以艺术形式传递民族情感;在新闻媒体刊载详实史料与研究文章,夯实历史记忆的基石。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引导——组织中小学生前来献花、凭吊,开展“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主题教育活动。

记者 罗 静

编辑 汤 宁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图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