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年冬春之交我省为何气候异常

时间:2025-04-01 10:12:00

“这个初春西宁的气温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天气反反复复,塞进衣柜的棉袄又得拿出来了。”“怎么又降温了,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春和景明、春暖花开的画面?”“今年春天为什么气候变化如此异常,气温回暖后又遭遇寒流、沙尘天气?”

近日来,我省今年冬春之交气候异常,公众对频繁降温感受强烈,气温偏低与阶段性干旱引发公众关注,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省气象局,了解近期我省天气异常原因。

近期我省气温异常,低温少雨

据统计,今年2月至3月我省气候呈现“冷空气频繁、降水前多后少”的特征。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8℃,尤其是3月四候(候为5天一周期,3月16日至3月20日)气温较常年低3.9℃,为近十年同期最低。降水方面,2月至3月上旬偏多18.8%,但3月中旬后快速减少,东部农业区等地出现特重度气象干旱。2月1日至3月27日我省共出现6次强降温过程,其中3月1日至3月7日全省平均气温骤降7℃,多地遭遇寒潮侵袭。西宁、海晏等64站次出现重度寒潮,最低气温突破零下20℃的站点较常年增加30%,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气温偏低1℃至2.3℃,德令哈成为低温“极值点”。

“低温车轮战”,多地为何出现重度寒潮天气?

青海省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杨延华表示,气温持续偏低的原因与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

杨延华介绍说:“首先,北极极涡呈现‘双核’结构,分别偏向于东、西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即极地冷空气在纬度偏低的地区进行了蓄积;其次,北极涛动持续负位相,相当于打开了冷空气南下的‘闸门’;再次,欧亚中高纬呈现西高东低的形势,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东部像一条‘引流线’,将冷空气持续不断导向青海。”三者叠加,导致冷空气一波接一波,形成“低温车轮战”。

水汽“断流”,多地为何出现特重度气象干旱?

“这涉及水汽通道的‘双阻断’机制。”杨延华介绍,一方面,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西藏南部被截流向云南;另一方面,南海水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转向广西,均无法到达我省。青海大部处于西风带干燥气流控制下,水汽通量均较弱。即便冷空气频繁,缺乏水汽配合也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因而降温明显,降水偏少。东部农业区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长达55天。

极端气候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应如何应对?

面对极端气候,杨延华说:“当前需重点关注三方面:春耕保墒方面,建议东部农业区采用滴灌技术补充土壤水分;森林草原防火方面,近期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吹风天气明显,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已升至橙色预警,需做好防火安全工作;民生保障方面,牧区需防范倒春寒对牲畜转场的影响,公众应及时关注气象预警,尤其是老年群体需注意防寒保暖。”

杨延华表示,本次气候特征异常是北极系统与中纬度环流协同作用的结果,预计4月随着西南暖湿气流增强,气象干旱将有所缓解。气象部门将加强卫星遥感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实习记者 文月婷 通讯员 赵海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