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构建对公、零售、金市“三位一体”格局,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5-04-29 08:45:00
文/吴霜 周炎炎
2025年,是富邦华一银行成为富邦金控全资子公司的第十个年头。其实,富邦华一银行植根中国大陆的时间要往前推28年——其前身华一银行早在1997年于上海成立,在一众叱咤上海滩的百年外资行中,正在奔向“而立之年”的富邦华一银行是面孔较为年轻的一位。而正因如此,在业务发展、底层建设、组织架构等各个方面,富邦华一银行也更具活力。
一直以来,富邦华一银行以对公立行,而面对企业的新变化、新需求,在这十年间,富邦华一银行也在进行敏捷调整,逐渐形成了以“服务台商”为特色,对公、零售、金市“三位一体”的业务结构,随着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各显神通,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富邦华一银行以“服务台商”为特色,业务从对公延展至零售、金融市场,从对公业务“特长生”逐步转变为全方位发展“优等生”,战略路线不断清晰。
据悉,富邦华一银行截至2024年年末资产规模突破1400亿元人民币,贷款规模突破680亿元人民币,营业净额正向增长,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净息差亦逆势增长至1.43%。近期,富邦华一银行积极融入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建设,加快了铺设网点的脚步,其杭州分行于去年年底获批筹建,而这是去年年内唯一外资银行申请筹建分行的案例。同样在2024年,富邦华一银行接手了花旗中国的个人信用卡资产,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再落一子”。
在中国经济波浪式发展、行业内竞争激烈、银行业净息差不断缩窄的当下,富邦华一银行全速扩张、逆风成长的秘诀是什么,下一个五年的业务侧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关键问题,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一一解答。

(行长照片/富邦华一银行图片)
“资产驱动”的战略调整
面对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局面,富邦华一如何定位自身特色,做出了哪些战略调整和创新,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陈峰:长期以来,富邦华一银行积极支持并深度参与中国大陆金融市场开放。依托中国大陆金融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把握业务发展机遇。
面对当前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局面,核心在于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利基市场。总的来说,富邦华一银行业务长期围绕台商开展,提供包括资金支持、资金管理等服务,随着台商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我们也逐步朝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拓展。
2018年开始,富邦华一银行开始了多样化尝试。一个方向是加强零售的布局,由于台商企业主的个人理财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通过发行信用卡、代销理财产品等方式逐步拓展零售业务,再通过发展贷款、二类户等提升竞争力。
另一个方向是拓展金融市场业务,由于大型台商一般从事出口代工,资金运营的体量巨大对金融市场业务有很大需求。近两年,富邦华一银行从财政部的国债承销团成员到地方政府债的承销团都在积极参与,还帮助大量企业发行熊猫债。
在创新方面,我们通过技术积累和收购策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也拓展了许多外籍客群。此外,我们结合司库业务和支付清分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在汇率风险管理以及银团贷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截至目前,富邦华一银行形成了以台商为中心的对公、零售、金市的完整服务链条。同时,严格管控信用,年末不良率同比持平略降。
展望2025年,富邦华一银行有哪些发展策略以及业务侧重点?
陈峰:2025年是战略升级的关键年,主要通过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风险可控的协同推进。
以前国内银行业普遍以“存款立行”,但是当资产收益率降低,息差变窄的时候,银行的策略就需要转向“资产驱动”,因此我们整体的战略也逐步由“负债先行”转向“资产驱动”模式,以保护净息差。再加上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重点提升零售信贷资产占比,整体推动资产和信贷双增长。同时均衡配置对公、零售、金融市场资产配比,巩固“三位一体”的业务格局,在零售发力的同时,强化对公客户跨境金融以及供应链服务能力,形成收入来源多元化。
此外,充分使用资本工具。富邦华一银行是外资银行中首家从二级资本债到永续债等资本类债券皆已成功发行的银行,积极补充资本规模、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创新的本地化轻量架构
富邦华一银行将数字化建设置于何种战略地位,在赋能业务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
陈峰: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金融机构需要相应地进行策略调整,很多需要银行业改变思路和传统的运营模式,包括提升我们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
从2017年开始,我们规划整个数字化系统的路线图。首先,我们通过技术架构创新,采用分布式架构,搭建轻量化、弹性化的系统,通过底层架构的全面升级,支持高频交易和迭代,接下来,进行整合与吸收。第一部分先将零售业务模块迁移至新架构,类似做互联网银行的分布式核心,第二部分搭建自己的总账和大数据数仓,主要用于银行管理和监管报送两大方面。第三部分搭建开放式银行,与外部对接和交互并且采用SaaS的服务,整体就形成了比较轻的体系,避免“整套改造”的高成本痛点,同时也是从核心到应用整个完全独立落地在本地的服务体系。
特别是开放银行接口,与外部场景对接方面,我们在支付领域基本完成与主流支付机构对接,并实现了多个国家5万美元以内,十分钟实时到账,也成为接入官方数字人民币APP的首批外资银行之一。
后面我们又将金融市场业务做本土化适配,完成前中后台一体化建设,成为首家完全以本土资金交易系统为主的外资银行。下一步我们尝试轻量化管理工具创新,以数据驱动,打破传统数仓的静态分析局限,集成实时数据,并为后续AI智能分析预留接口。
“一体两翼”推动零售业务
对于零售业务的发展,富邦华一银行有哪些新的想法以服务更广泛的客群?
陈峰:整体来看,中国大陆的零售业务市场快速增长,潜力巨大,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业务领域之一。近年来,我们对零售业务持续加大投入,业务增长态势良好。2024年我行零售存贷业务规模维持增长的态势,零售客户增长约30%。
一般来说,不同银行根据自身经营定位、客户基础等差异,需要做好细分市场,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差异化突围。目前富邦华一银行形成了“一体两翼”的零售格局,并强化外籍和高净值客群的精细化运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富邦华一银行将继续以支付结算为核心,强化“一体两翼”中的“体”的重要作用。支付工具是零售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手机银行在弹性和迭代速度上具备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尤其服务外籍人士方面,支持多语言和线上预约、境外手机号开户的功能,极大提升开户效率,也吸引大量外籍人士通过我行的系统便捷完成薪资跨境汇兑、办理信用卡、按揭等需求,致力于建设“境外人士金融服务的第一站”。
“两翼”则是消费信贷和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主打便捷性,从场景化切入,聚焦细分市场。以服务业的台商为主要场景,为台商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外籍人士等提供信贷服务,今年还推出了港澳台居民的线上信用卡申请流程以及线上信贷产品,并以消费信贷为基础拓展场景化服务,满足他们在住房置业、小企业加盟等方面的需求。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我们正在借助集团海外金融服务能力,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具备资源差异化优势的跨境金融服务,并致力于实现跨境金融的服务畅通,也通过手机银行正式推出QDII(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等跨境投资产品,满足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由于客户大多是较为成熟的投资者,因此未来的QDII产品将形成类似基金的自我交易模式,供客户自行选择,自由交易。
富邦华一银行长期以来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现阶段企业发展整体处于转型阶段,绿色转型、出海等浪潮兴起,银行需要提升哪些服务能力?
陈峰:银行面对企业向绿色转型和全球化布局的双重趋势,需要以综合的服务能力来支持转型的挑战。
在出海方面,依据我们的观察,台商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东南亚,一个是中南美洲。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东亚和太平洋区域实际GDP增速为4.10%,南亚区域实际GDP增速为6.35%。同时,东南亚地区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服务台商出海方面,我们通过集团内各子公司服务联动,提升跨境金融的能力,例如客户的财产保险需求,我们很早就与集团旗下财产保险公司协同对接,因此有很丰富的经验。另外,富邦品牌的银行据点布局在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等地帮助我们加速覆盖重点区域客群,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结算、融资以及外汇服务等。
近两年出海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除了贸易流动,更多是人员的变化。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从大陆出发,派驻海外。针对企业“大陆投、海外管”的新模式,我们支持供应链两端灵活调配资金,降低跨境融资成本,也助力企业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资金高效管理。
台商也与很多陆企合资,例如新能源车的制造或是代工等,绿色转型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这其中,富邦华一银行也可以拓展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链条。我们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及管理机制,提升绿色信贷投放,深耕绿色银团与债券承销业务,探索“产业+绿色”发展。聚焦碳减排重点领域,成功获得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质并完成首笔放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仍然牢固。富邦华一银行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的角色,连接境内外资源和服务专长,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