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油菜籽的黄金旅程 本报记者 丁玉梅
时间:2025-07-23 06:33:00
七月的门源,高原的清风裹挟着馥郁的油菜花香扑面而来,仿佛整个大地都在呼吸吐纳着这片金黄的生命气息。走下动车,无边花海便如巨幅锦缎铺展于祁连山脚下,浩荡的金波直涌天际,这金色浪潮,是门源县捧出的第一张滚烫名片。
来到青石嘴镇,拾级登上圆山观花台,游人的笑语点缀于金海碧空之间。栈道旁,高原蜂蜜、菜籽油等“花田的馈赠”引来游人如织。当地正盘活旧有资源,打造“花海漫语”打卡点,筹划开通花海摆渡车,丰富骑行、徒步等业态,油菜花不再囿于风景,其脉动已悄然渗入经济的肌理。
来到浩门镇,在公路边的花田,我们遇见了张延贵,一位泥土气息未改的“新农人”。说起油菜种植,他拿出一册“种田账”,一笔一画记载着近十几年,品种、亩产与农技的变迁。“良种配良法,产量翻番不是梦。”他眼中闪烁着笃信的光芒。昔日靠天吃饭的他,如今紧握科技这把“新农具”,让知识成为最珍贵的“新农资”,站在了门源农业科技的最前沿。
当金色花海在秋风中沉静,油菜籽的旅途才真正开启其价值跃升。步入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榨油车间,浓郁的油香瞬间弥漫。企业副总姚东东介绍,他们深谙门源油菜籽的优质与规模优势,采用传统熟榨工艺,最大限度锁住风味与营养,高油酸、有机菜籽油等高端产品正通过线上线下的脉络走向全国。
“去年生产近1000吨菜籽油!”他言语中充满自豪。门源县工信局副局长白学龙则补充道,通过扶持村集体、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门源正全面提升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与产业效益,推动油菜生产迈向优质化、标准化。
金色沃野,籽粒生金。一粒油菜籽在门源的旅程,是一条融合了生态之美、科技之力、产业之智的黄金之路。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蓬勃生机,更描绘出农旅融合、三产联动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图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