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勤记录表也能“做文章”
时间:2025-04-13 07:10:00
早上,王老师一手拿着笔和记录纸,一手拿着额温枪给幼儿测温。看到我,王老师说:“园长,我觉得这个体温测查表和点名册应该合二为一,避免重复劳动。”“哦?你具体说说。”“你看,体温测查表是记录来园幼儿体温的,如果没有温度记录,说明幼儿今天没来。点名册也是为了考勤幼儿是否来园,这两种形式都用来标记幼儿出勤的情况,是不是重复劳动?”“那你觉得怎么做合适?”“点名册是教务要求班级教师每天记的,而体温测查表是保健室提出的要求,我一个普通老师哪有决定权,要你们园务决定哦,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王老师笑着回答道。
听了王老师的建议,我利用周前会时间将问题抛给教务主任、保健医生和教师,并提出想法:在不影响管理效果的前提下,大家可以进行融合、创新,以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在表格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参与性。
很快,幼儿出勤记录表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以前,幼儿早晨入园后半小时内,教师叫名字,幼儿回答“到”,教师填入相应符号完成每天的出勤记录表:来园的幼儿打钩,生病请假的在圈内画“+”,因事请假的在圈内画“一”。而每日幼儿体温测查表由保健医生设计,要求教师每天对幼儿进行早午两次体温测查,并记录数值。这次优化后,我们将两项内容合并在一张表内,即将原来的打钩变成体温数,病事假用简单的文字表述。在时间上,除了早晨时段,中午幼儿午睡前,保教人员再次测温并记录。
同时,在记录出勤表时,我们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运用多种参与形式。如小班下学期,形成习惯的幼儿,早晨入园时会主动请教师测温。测完后,教师会告诉幼儿体温数,然后引导幼儿在姓名后用绿色标记健康,红色标记身体欠佳,黄色标记生病初愈。到了中班,教师让幼儿两两合作,相互测温并记录。而大班幼儿则会自己测温,并将体温数值填写在出勤记录表上,以培养幼儿前识字能力和前书写能力。
由师幼共同完成的多元出勤表,还延伸出了更多教育价值。
一是对生病康复返园的幼儿,保健医生及时给予教师护理指导和帮助。我园的出勤表统一用挂袋挂在班级门口,便于保健医生每天巡班时查看。保健医生会对刚刚康复返园的幼儿进行重点关注,并提醒班级教师一些注意事项。同时,保健医生统计全园入园人数,科学核算每天的带量食谱,为后期制作健康食谱提供依据。
二是促使家园关系更加融洽。教师认真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当日未入园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比如,琪琪没有入园,但家长并未及时请假,也未说明缘由。教师发现后进行联系,了解到早餐后琪琪出现了呕吐,家长将其送往医院,诊断为甲流。教师对其进行慰问和安抚,及时记在出勤表上,并上报给保健室。教师的主动沟通,既体现了责任心,也让家长感受到来自园所的关爱。
三是创生课程,提升师幼对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每天的晨间谈话活动,各班教师会利用当天的出勤记录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比如,教师会询问:你知道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朋友?没来的有几个?他们为什么没来?生病的有几个?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谁也患过手足口病?说说你的感受……通过提问,幼儿了解了不同疾病的名称及症状,丰富了健康知识,知道要科学饮食,多锻炼身体,同时,对长期生病在家的伙伴进行关爱。
就这样,一张看似简单的幼儿出勤记录表,在大家共同协商后进行了革新,也让幼儿园的每个人都成了园务管理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3日 第02版
作者:冷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