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2025年佛山教育这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时间:2025-04-10 20:13:00
4月10日,佛山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传达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教育工作。过去五年,佛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期盼,“幼有优育、学有优教”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市教育大会现场。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全省教育大会指出,要办强办优基础教育,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打造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高中教育。佛山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市五区均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十四五”以来,佛山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3.8%,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桂城街道灯湖实验小学正式启用。
作为人口流入型城市,佛山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连续五年将公办学位建设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推动公办学位扩容提质。“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0余所,通过新改扩建工程增加公办学位16.37万个。为应对学龄人口“梯次变动、错位达峰”趋势,佛山将实施“暂时+长久”相结合的学位供给策略,力争到2027年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万个以上,其中2025年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0所、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
在学前教育方面,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佛山提前完成“50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85%)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同时还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破解“小小孩”托育难题。

石门西樵山学校将落地环“两江”先行区。
今年,佛山聚焦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推动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发挥佛山一中、石门中学、南海中学、顺德一中等名校引领作用,以设分校区、托管帮扶等方式,下沉核心区各镇街打造1所龙头标杆学校。同时,支持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近年来,全市共组建教育集团175个,覆盖学校约800所,覆盖学生约100万人,实现基础教育全区域、全学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五年来,佛山以实施“新强师工程”为重点,构筑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强师体系,教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教育人才梯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下一阶段,佛山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提高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大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将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列为政府必保支出。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育人,开拓多元成才新路径
佛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去年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佛山在坚持特色发展全面育人,强化科学教育方面取得诸多成效。全市711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精品,“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已成为佛山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禅城区绿景小学借助AI智慧运动系统,创设体育特色小课间。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佛山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出台“减负十条”,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运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强化思想引领;加快构建一站式立体化的“大科学教育”、“大实践”教学和“大装备”应用体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推动五育领域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佛山持续深化普通高中“双高”行动,建设一批科技、人文、国防、体艺等特色的普通高中,建有19个市级高水平特色项目、34个市级特色项目,20个市级培育项目。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深化职普融通,给学生更大选择自主权。加强市级统筹、区域协作,组建市属佛山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季华中学,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支持普通高中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助力学子成才圆梦。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全省教育大会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培养和汇聚高能级人才,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当“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吹响,要构建更加现代的产业形态,关键要靠教育、科技和人才。

佛山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在实验室调试热水器性能。
新的一年,佛山将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佛山大学创建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和基础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发挥季华实验室等平台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推动市属职业院校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
同时,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佛山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载体,加大校企联合研发、中试熟化、精准对接、金融科技赋能等力度,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启动之年。佛山将奋力谱写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新篇章,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教育力量。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