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增加13万宫颈癌患者?医生:55岁后,晚上切忌“3不做”
时间:2025-04-16 10:31:00
杭州的秋夜,静谧而温柔,西湖边月色如水,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对于 55 岁的林阿姨一家来说,这份宁静却被一份体检报告彻底打破。
林阿姨刚从医院取回体检报告,此刻正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她的手微微颤抖,紧紧捏着那份报告,脸色惨白如纸。报告上赫然写着:HPV 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这几个字就像一道晴天霹雳,让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要冲破胸膛,脑子里也是一片嗡嗡作响。她盯着报告,喃喃自语:“这到底啥意思啊?该不会是宫颈癌吧?”
这时,老伴儿老陈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从厨房走出来,一看到林阿姨的脸色,顿时吓了一跳,赶忙关切地问道:“咋啦?脸色怎么这么差?” 林阿姨哆哆嗦嗦地把报告递过去,声音带着一丝哭腔:“我怕是要得癌症了……”

老陈接过报告,看着上面的字,也是一脸茫然,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地安慰林阿姨:“别自己吓自己,说不定没那么严重呢。” 可林阿姨哪里听得进去,她满脑子都是 “癌症” 两个字,越想越害怕。
慌乱之中,林阿姨赶紧拨通了女儿小林的电话。小林在一家电商公司做客服,是个急性子,一听妈妈这么说,瞬间就急了:“妈,你先别慌!明天我陪你去找医生问问清楚!”
第二天一大早,母女俩就来到了杭州市妇幼保健院,挂了妇科主任徐医生的号。徐医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中透着专业与沉稳。她接过林阿姨的报告,仔细翻看了一番,然后神色平静地说道:“别太紧张,这还不是癌,只是早期病变,是可以治好的。但我必须提醒您,中国每年新增 13 万宫颈癌患者,尤其是 55 岁以后,一定要格外小心。您晚上有‘3 不做’,可得牢牢记住了!”
说起林阿姨,她可是个操劳了一辈子的 “家庭支柱”。她住在杭州滨江区,退休前是超市的收银员。林阿姨身高 1 米 58,身材微微发福,体重 62 公斤。因为常年的劳累,她走路的步伐有些缓慢,脸上也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但眼角却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年轻的时候,林阿姨干活那叫一个麻利,在收银台一站就是一整天,也从不喊累。下班后,她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为一家老小做饭、带孙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常说:“我这辈子啊,就盼着一家人能和和美美,累点没啥。”

可这几年,林阿姨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她患有高血压,血压时常在 145/90mmHg 左右徘徊,体检时还查出了血糖偏高和轻度脂肪肝。更让她烦恼的是,老是觉得下腹坠胀,白带也比以前多了,有时还会夹杂着血丝。林阿姨以为这都是更年期的正常反应,也就没太在意,直到这次体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跟老陈抱怨道:“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呀,怎么浑身都是毛病?”
小林呢,今年 30 岁,身高 1 米 65,身材瘦瘦高高的。在电商公司做客服的她,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的,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小林的身体还算不错,就是有点胃炎,一熬夜加班就容易胃疼。平日里,她和妈妈的关系特别亲近,每个月都会回家看望父母几次。可对于健康问题,小林却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总是稀里糊涂的。这次妈妈体检出问题,她上网一查,看到 “中国每年新增 13 万宫颈癌患者”,吓得差点没站稳。她拉着林阿姨就往医院走,一边走一边说:“妈,这病可不能拖,咱们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咋回事!”

徐医生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开始认真地讲解起来:“宫颈癌在中国并不罕见,每年新增 13 万患者,死亡人数也多达 5 万多,55 - 65 岁这个年龄段是高发期。” 她又看了看林阿姨的报告,接着说道:“您这个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早期病变,虽然离宫颈癌还有一段距离,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徐医生耐心地解释,HPV 就是宫颈癌的 “罪魁祸首”,90% 以上的宫颈癌病例都和它脱不了关系。女性过了 50 岁,免疫力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候病毒就特别容易 “乘虚而入”。
“咱们国家宫颈癌发病率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筛查不够普及,二是生活习惯不太健康。” 徐医生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无奈地说,“我见过太多患者,等到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是晚期了。” 她转向林阿姨,语重心长地说:“您今年 55 岁了,晚上这‘3 不做’,一定要尽快改正,可别让疾病找上门来!”
看着母女俩满脸疑惑的样子,徐医生继续科普道:“宫颈癌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的发展需要 10 - 15 年的时间。HPV 感染之后,会慢慢发生变异,最终可能发展成癌症。年轻的时候,人体免疫力比较强,能够清除病毒;但到了 55 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宫颈的防御能力也跟着变弱,病变的速度就会加快。” 她还引用了《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数据:“全球每年大约有 56 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中国就占到了四分之一,而 55 - 65 岁的女性,患病风险更是翻倍。”

林阿姨忍不住问道:“那我这个 HPV 是怎么感染上的呢?” 徐医生回答说:“有可能是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感染了,只是病毒一直潜伏在体内。现在您的免疫力下降了,它就开始兴风作浪了。” 小林一听,着急地问:“那到底该怎么预防啊?”
徐医生拿出笔记本,认真地写下了三条忠告:“宫颈癌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55 岁以后,晚上这‘3 不做’,真的能救命。可很多人却根本不当回事!”
不熬夜:晚睡伤免疫
“晚上 11 点到凌晨 2 点,是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黄金时间。” 徐医生表情严肃地说,“经常熬夜的话,白细胞的活性就会降低,身体就没办法及时清除病毒,这样宫颈病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她看着林阿姨,继续说道:“您平时总是 11 点半才睡觉,从现在开始,必须要改到 10 点之前上床睡觉。”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的人,感染 HPV 的风险会升高 30%。
林阿姨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平时就喜欢看剧,一看就看到很晚,都成习惯了。” 徐医生立刻严肃地说:“这个习惯必须得改,晚睡就相当于给病毒敞开了大门。”

2. 不憋尿:膀胱宫颈双伤
“晚上憋尿,不仅会刺激膀胱,还会连累到宫颈。” 徐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储存,细菌就容易滋生,还会上行感染,导致宫颈发炎,从而加重病变。” 她特别强调,55 岁以后,女性的盆底肌会逐渐松弛,憋尿对身体的伤害就更大了。《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表明,长期憋尿与盆腔炎症有着密切的关联。
小林惊讶地问:“妈,你平时经常憋着不上厕所吗?” 林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有时候晚上懒得起床……” 徐医生笑着说:“可不能懒,晚上起来上一次厕所,对宫颈健康大有好处。”
3. 不过度性生活:卫生第一
“55 岁以后,性生活方面一定要注意节制。” 徐医生认真地说,“晚上性生活过于频繁,而且卫生工作没做好的话,HPV 传播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更年期女性的阴道比较干涩,性生活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黏膜损伤,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她看向林阿姨,补充道:“您和老伴儿都得注意,性生活前后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

林阿姨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我们平时还好啦……” 徐医生点了点头:“就算是这样,也不能掉以轻心,晚上还是要多注意,别因为一时疏忽影响了健康。”
听完徐医生的话,林阿姨开始仔细回忆自己平时的夜生活。她发现,自己确实经常 11 点半才睡,半夜也总是懒得起床去上厕所,和老陈偶尔过夫妻生活时,也不太注重卫生。她不禁疑惑地问:“难道这些真的会害了我吗?” 徐医生肯定地点点头:“长期积累下来,这些不良习惯就可能导致病变。您现在是 CIN1,只要及时改掉这些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小林在一旁着急地说:“妈,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我以后会监督你的!” 林阿姨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我尽量试试,都 55 岁了,真不想再受病痛的折磨了。”
徐医生见母女俩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便继续详细地讲解起来:“HPV 有 100 多种类型,其中高危型 16、18 最为危险。大多数人感染 HPV 后,在两年内自身免疫力就可以将病毒清除。但 55 岁以后,人体免疫力下降,大约有 10% 的人会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她拿出一张示意图,指着上面的标注说:“您现在是 CIN1,属于早期病变,治愈率高达 95%。但要是拖到 CIN3,癌变率就会上升到 30%。”
林阿姨忧心忡忡地问:“那我这个情况能治好吗?” 徐医生微笑着安慰她:“当然能!只要您改变生活习惯,再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半年后复查,肯定没问题的。”
随后,徐医生给林阿姨开了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并再三叮嘱她:晚上 10 点前必须上床睡觉,睡前一定要去一趟厕所,性生活前后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
林阿姨按照医生的嘱咐,开始了新的生活。第一周,她晚上 10 点准时上床,关掉电视,躺在黑暗中,一开始还不太习惯,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入睡得比以前更快了,睡眠质量也更好了。第二周,她晚上会按时起夜一次,神奇的是,下腹坠胀的感觉也减轻了许多。第三周,她和老陈沟通后,两人都更加注意性生活的卫生,白带也变得干净了一些。
就这样,半年后,林阿姨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医院复查。当她拿到复查报告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HPV 转阴,CIN1 也消失了!她兴奋地跑到徐医生的办公室,把报告递给她看:“徐医生,你看!我好了!晚上这‘3 不做’,真的太管用了!” 徐医生看着报告,也开心地笑了:“您改变得这么快,身体自然就恢复健康了。”

小林看着妈妈容光焕发的样子,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感慨地说:“以前妈妈熬夜看剧,怎么劝都不听。现在好了,10 点前就睡觉,整个人的气色都不一样了!” 她还经常跟同事们分享妈妈的经历:“大家一定要注意,55 岁以后,晚上真的得小心,宫颈癌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阿姨也笑着说:“多亏了我女儿管得严,我才能好得这么快!”
林阿姨忍不住问徐医生:“为什么我跟身边的老姐妹们说这些,她们都不太相信呢?” 徐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一是因为大家都太懒了,改变生活习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很多人害怕去医院,舍不得花钱做检查。” 她还提到,中国的宫颈癌筛查率比较低,农村地区只有 20%,城市地区也才 50%。“我跟患者们强调了很多次,但可惜很多人都不当回事,等到病情发展到晚期才后悔莫及。”
55 岁的林阿姨,用半年的时间成功战胜了病魔,也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生活习惯的巨大力量。中国每年新增 13 万宫颈癌患者,这个数字绝不是危言耸听,55 岁以后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今晚开始,像林阿姨一样,10 点前睡个好觉,晚上起来上一次厕所,性生活注意卫生。记住,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我们自己去守护。55 岁,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只要我们管好晚上的生活,就能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