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艺术之光照亮成长路

时间:2025-04-22 07:10:00

近日,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历城二中一举斩获声乐、器乐、舞蹈三大赛项的一等奖及三项优秀创作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看着学生在舞台上自信大方的表演,历城二中艺术团团长赵立秋的眼角泛起泪光。从漏雨的乡村教室到高雅的艺术殿堂,从他人质疑的目光到学校美育格局的缔造,赵立秋用25年的坚守,让上万名城乡学子在艺术星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她也因此获评“全国优秀辅导教师”和“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甘做艺术教育的“拓荒者”

2000年夏天,18岁的赵立秋回到家乡的村小做了一名音乐教师。当时的她内心只有一个质朴的念头:学了一些本领,想教给更多的孩子。

那是一所只有12间平房、操场由沙土地铺成的学校。看着学校,她仍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这里是她梦开始的地方。3年内,赵立秋先后组建起了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美术社团,并在2002年获评山东省中小学生器乐舞蹈专场比赛一等奖。

在村小搞艺术,困难可想而知。没钱买服装道具,就自己做;孩子基础弱,就一点点教;没有钱参加培训,就到其他学校蹭。就这样,10年间,她靠着惊人的毅力带学生斩获了越来越多的省级一等奖。

2010年调入历城二中时,赵立秋也遇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有的老师觉得我们搞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赵立秋笑着回忆。她像猎人般在教学楼“逮”苗子,利用课间反复与班主任沟通,最终凑齐了18个学生,在一间空屋子里开启了圆梦之旅。

为了带好这支队伍,她披星戴月。暑假集训期间,她更是与学生同吃同住。从此,孩子们都喊她“赵妈”。她也曾不顾形象蹬着三轮车浑身大汗买回来一车又一车的西瓜,为孩子们开起了免费“西瓜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舞蹈团打造出的作品一鼓作气拿下了当年的山东省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并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泰山文艺奖。

舞蹈团的成功逐渐为艺术教育赢得理解和尊重。随后,她接连成立合唱团、国乐团等艺术社团,并不断丰富各类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在学校形成燎原之势。

“双线育人”为学生洒下“两道光”

2017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艺术团组建完成,赵立秋带领团队开始了又一次升级:48名专业教师组成的“美育特战队”正式成立,近500人的艺术团涵盖舞蹈、国乐、合唱等领域。赵立秋坚守的“双线育人”模式也开始显现威力:文化课与特训精准衔接,舞台表现力与人格养成深度融合,让“艺术团”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的育人名片。

在原创舞蹈《梦荷》的27次音乐重构中,学生们见证着艺术追求的极致。“为了将一个简单的动作做到极致,赵妈与我们反复打磨了一个星期。”参加过节目排练的毕业生都记忆犹新。这种近乎偏执的匠心,锻造出了连获省级、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的“梦之队”。

更令人惊叹的是,艺术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也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孩子们主动抓住一切台前幕后的空隙时间学习,“后台写作业”成为他们的巡演传统。

在赵立秋心里,艺术应该在孩子身上洒下两道光。“一道是舞台之光,一道是阳光。前者让孩子们自信绽放,后者让孩子们拼搏、奋进。既能在舞台上昂起头,又能在生活中俯下身子。”赵立秋说。

赵立秋的这种精神,也在艺术团孩子心中扎了根。学生毕欣在毕业后,又以艺术教师的身份回归到赵立秋身边。学生赵雅雯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我自豪,我有了不起的母校和老师,我将加倍努力,做更了不起的我。”

让美育成为教育公平的温暖注脚

在2024年历城二中“勤志之夜”草地音乐会上,鹿先森乐队的电吉他声与二中民乐团的编钟共鸣,近万名学生上演大合唱;百余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师课、名师工作室授牌……赵立秋用“三顾茅庐”的诚意,将优质艺术资源引入这所县域高中校园。

除此之外,赵立秋还带领艺术团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持续对区域薄弱学校定期送教送研,惠及上万名学生。近几年,历城二中艺术团已辐射整个历城区学校。

赵立秋自称“黑煤球”,这自然是一种幽默的自我调侃,但她身上确有一股执着不挠的劲头。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同行,从一间教室的变革,到一个区域的高歌,赵立秋用25年诠释了新时代美育践行者的力行担当。做托举梦想的土壤,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这是她的信仰,也是教师最美的模样。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2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范开云 江红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