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小事”到“幸福大事”——崆峒区二天门社区打造“四全四美”幸福家园纪实
时间:2025-04-12 20:18:00
从“民生小事”到“幸福大事”
——崆峒区二天门社区打造“四全四美”幸福家园纪实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采集信息。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 文/图)走进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整洁的道路、完善的设施与暖心的服务交织成一幅和谐画卷。今年以来,该社区以“美好生活”为主线,创新推行“全要素推进、全年龄服务、全过程参与、全场景营造”模式,从政策落实的“堵点”到民生领域的“难点”,逐一破解,打造出“核心引领党旗美、文化铸魂社风美、服务连心形象美、环境塑形生态美”的社区新样板。
“书记,我们楼道的灯又不亮了!”在中梁首府小区的“书记接访日”上,居民王先生刚反映问题,支部书记就立即联系物业处理,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常态。一直以来,社区通过“党组织+网格化”的主动服务理念,结合“党务培训、经验交流、实地观摩、实践带教”等课程,全面帮助支部书记掌握工作方法、拓宽思路,依托“书记接访日”,组织支部书记定期下沉小区,围绕物业服务管理、党员群众诉求,建立“诉求收集—分级处置—跟踪反馈”全周期服务机制。通过“沉浸式”跟班学习、“案例式”情景模拟,有效提升支部书记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实战能力。当前,开展支部书记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1场次。协调职能部门解决科协、公路工程建设局家属院污水满溢倒灌问题,为柳湖西路4户平房区住户接通自来水,指导中梁首府成立业主委员会,搭建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居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整理刚更新的“七彩档案”。她翻开独居老人张奶奶的档案册,里面详细记录着每周上门服务的时间、用药情况和子女联系方式。“上周帮张奶奶申请了适老化改造,今天工人要来安装卫生间扶手。”网格员边说边在台账上做好备注。据介绍,这样的精准服务已覆盖136户特殊家庭,连换残疾证、养老认证这些琐事都有专人代办。
同时,社区依托网格巡查走访,做好群众需求登记,积极链接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分层分类落实好弱势群体家庭的生活救助、就学资助、免费体检、社会援助等工作。更换残疾证86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03户4.07万元,养老认证代办103人,通过精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为重点人群服务注入新活力。同时,将46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暖、电、燃气管家”汇入小区网格群,搭建起民生保障单位同群众之间即时沟通渠道,自各类管家进驻网格小区群后,处理“供热、断电、停水”等突发问题12件。
不仅如此,还充分发挥“大党委”成员单位、“双报到”党组织优势资源,依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场景的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场景。针对老年群体健康需求,依托社区健康小屋,组织辖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围绕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与上门义诊活动8场次,累计走访慰问空巢老人46户、高龄老人12人。“我们还针对未成年人兴趣培养、学业辅导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假期学习平台,借助辖区在职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力量,开展主题活动3场次;邀请司法所、消防大队、派出所工作人员普及防电诈、禁毒、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等知识6场次,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护航未成年人平安成长。”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党委书记陈婕介绍道。
从环境整治到技能培训,从反诈宣传到矛盾调处。714名志愿者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组建涵盖“政策宣传、综治维稳、便民服务、治安巡逻、环保护绿、爱心医疗、普法维权、文体娱乐”各具特色的8支714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需求,开展环境整治36次、技能培训30人次。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大市集”,将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社区新风尚。
如今,二天门社区正以“党旗美、社风美、形象美、生态美”为目标,通过一件件暖心实事,绘就了“四全四美”社区建设的新图景。在这里,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