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鼻塞、脓涕、嗅觉下降……鼻子频频“闹别扭”,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时间:2025-04-25 17:0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踏青赏花季。然而,有些人不仅闻不到花香,还陷入无尽的苦恼中——

呼吸只能靠嘴,擤鼻涕擤到怀疑人生;突如其来的头疼,就像被容嬷嬷扎脑壳……

不少人在反复经历这一系列症状后,误认为“怎么总是感冒”,殊不知很可能是被顽固的呼吸道“小恶魔”——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缠上了。

为什么慢性鼻窦炎常和鼻息肉相伴而生?为什么“鼻子的小毛病”如此难缠,面对一些患者的反复发作,连医生也“很有挫败感”?

好消息是,时隔6年,我国新一版“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关于慢性鼻窦炎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手段都出现了明显的进展。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主任肖自安教授为大家揭开慢性鼻窦炎的神秘面纱,教你科学应对。

数据

我国慢性鼻窦炎患者约1亿,三成伴有鼻息肉

频繁出现鼻塞、流涕,黄先生自以为是感冒,也有朋友提醒他可能是鼻炎,直到嗅觉下降、头痛等让他不堪其扰,最后在医院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鼻窦在哪?如果把鼻腔比作“通道”,鼻窦则是鼻腔周围骨头内的空腔,就像是鼻腔里的“小房间”。慢性鼻窦炎,简单来说就是鼻窦内长期存在炎症。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群慢性鼻窦炎总体患病率为8%,估算我国患者数超过1亿人群,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伴随鼻息肉。鼻息肉像葡萄一样成串堆积,阻塞鼻窦开口,形成“发炎—阻塞—更严重发炎”的恶性循环。

肖自安教授提醒,当出现鼻塞、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症状中的两种以上(其中鼻塞/鼻涕之一为必备症状),病程超过12周时,即可初诊为慢性鼻窦炎,应及时就诊于耳鼻喉科。

困境

传统治疗方法各有局限,手术切了又长

根据伴随炎症的类型,慢性鼻窦炎可分为“2型炎症”和“非2型炎症”,两者的治疗效果天差地别。

非2型炎症鼻窦炎,相对来说治疗效果不错,这类病人主要是炎性感染为主,一般通过抗生素,或者配合局部药物使用,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型炎症鼻窦炎往往合并鼻息肉,哪怕做了手术,也非常容易复发。这类病人嗜酸性粒细胞(一种炎性细胞)在鼻窦、血液甚至骨髓中异常增多,往往同时并发全身性的疾病,如哮喘、慢阻肺、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控制不佳和术后复发,不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有文献报道,2型炎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约25%的人患有焦虑症。

长期以来,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药物治疗与内镜鼻窦手术相联合的综合治疗为主,但这两种治疗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传统的药物治疗,无论是鼻喷还是口服的糖皮质激素,都无法消除鼻息肉以及根治炎症。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确实可迅速缩小息肉,缓解急性症状,但停药后易导致息肉复发,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会造成一系列副作用,如高血糖、骨质疏松和缺血性坏死,以及白内障、青光眼等。

鼻窦手术是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直接消除息肉,降低炎症负荷。然而,对于难治的2型炎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往往切了又长,术后复发率接近100%,“让医生也倍感挫败”。

突破

生物制剂如精准导弹,带来“治愈”希望

相对于2018年的指南,最新发布的“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就是生物制剂,这是近年鼻窦炎基础研究明显进步结出的果实。

生物制剂是精准医学的典型代表,像“精准导弹”般锁定致病因子,从源头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给难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随着国内外生物制剂的不断上市,再加上医保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有机会从中受益,重新享受自由呼吸的美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