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高发,是洗洁精惹的祸?提醒:这4种洗洁精,确实要少用
时间:2025-04-09 10:53:00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科技与生活的交织愈发紧密,可健康问题却依旧如影随形。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人们的心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 1.11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近 6600 人被癌症无情夺走生命。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这五大常见癌症如同盘踞的 “恶魔”,位列发病率前五。看到这般数据,人们满心疑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为何癌症患者却不见减少,反倒增多了呢?其实,癌症的成因错综复杂,除了遗传、基因等内在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同样与之紧密相连,就拿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洗洁精来说。
近些年来,关于洗洁精的各种传言在坊间甚嚣尘上。“洗洁精简直就是害人精,不仅伤手,还会致癌!”“洗洁精那残留太难清除了,几乎怎么冲都冲不掉!”“洗洁精里可有甲醛,那可是一类致癌物,可千万不能再用了!” 这些说法越传越邪乎,不少人听后心里直发怵,对洗洁精避之不及。但洗洁精真像传言里说的那般可怕吗?它到底会不会致癌?还能不能放心使用?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探究一番。

洗洁精:真的是 “害人精”?
走进厨房,洗洁精的身影随处可见。它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像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等,此外还有香精、色素等。而在这些成分里,甲醛和表面活性剂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被认为可能存在风险。
由于洗洁精的原材料特性,加之许多洗洁精散发着浓郁香气,一些人便开始怀疑洗洁精有致癌风险。2014 年,一场针对洗洁精产品质量的监督专项抽查,更是将这种担忧推向高潮。那次抽查范围覆盖了 28 个省份,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为 93.6%,但令人揪心的是,那 6.4% 的不合格产品,问题均出在甲醛超标上。要知道,在大众传统认知里,甲醛可是臭名昭著的致癌物,如今竟和洗洁精扯上关系,“洗洁精致癌” 的说法瞬间不胫而走。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种说法太片面、太不负责任了。准确来讲,应该是 “甲醛超标、不合格的洗洁精可能致癌”。甲醛虽为致癌物,可致癌是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条件的。依据国家标准,A 类洗涤剂,即常用于清洗果蔬等食品的洗洁精,甲醛添加含量应小于 0.05%;B 类洗涤剂,也就是清洗餐具的洗洁精,甲醛含量要小于 0.1% 。只要甲醛含量处于这个规定范围,一般而言不会有太大问题。况且甲醛易溶于水,还极易挥发。所以,要是实在担心,我们在使用洗洁精后,多用水冲洗几遍,残留问题便不用太过忧虑。不过,市场上总有个别不良商家,为了追逐利益,全然不顾生产标准。对于这类产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因此,日常购买洗洁精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认准正规厂家的产品。

再看看表面活性剂。这个成分并非洗洁精所独有,我们日常使用的洗面奶、洗发水等产品中也有它的身影。如今市面上的洗洁精,主要采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数据对比我们能发现,这两类表面活性剂的 LD50 数值和食盐相当,有些甚至比食盐还低。一瓶 500g 的洗洁精,其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大概在 10 - 15% 。打个比方,一个体重 60kg 的成年人,除非一次性将一整瓶洗洁精喝下肚,否则几乎不存在因急性中毒而死亡的风险。并且,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GB15193.3 - 2014)规定,LD50 值在 501 - 5000 之间的物质属于低毒范畴。而洗洁精中表面活性剂的 LD50 值通常在 1000mg/kg 以上,属于低毒,实际上近乎无毒等级。
洗洁精冲洗几遍才干净?果蔬洗洁精是智商税?

虽说表面活性剂即便不小心吃进去一点,对人体危害也不大,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肯定还是希望尽量避免摄入和残留。那么,洗洁精在餐具上到底容不容易残留呢?曾有媒体针对市面上三款常见洗洁精做过残留实验。实验人员将洗洁精分别倒入碗中,随后用流动水依次冲洗一次、两次、五次,再对残留的洗洁精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第一遍冲洗后,残留量在 0.11 - 0.12mg/cm²;第二遍冲洗后,残留量降至 0.05 - 0.07mg/cm²;第五遍冲洗后,残留量全部为 0.01mg/cm²。按照国标 GB14934 - 1994 的规定,洗涤剂残留量应小于 0.1mg/cm²。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冲洗两遍洗洁精就能达到标准。
前面提到,A 类洗洁精用于清洗果蔬等食品,B 类用于清洗餐具。实际上,一般达到 B 类标准的洗洁精就足以满足日常餐具清洗需求。但如今洗洁精市场愈发细分,甚至出现了食品专用的果蔬洗洁精,而且这类洗洁精价格往往更高。那它到底值不值得购买呢?其实,这类果蔬洗洁精就是达到 A 类标准的产品。倘若你经济条件允许,追求更高品质,购买这类洗洁精自然无妨。但要是你更看重性价比,普通的 A 类洗洁精就完全能胜任清洗果蔬的任务。
这 4 种洗洁精,真得少用!
三无散装洗洁精

深圳消费者委员会曾对市面上的洗洁精展开试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抽检的洗洁精中,有 5 款餐厅使用的散装洗洁精,连基本的标签都缺失,其中一款洗洁精的菌落总数超标竟达 47 倍之多,还有两款 PH 值超标,呈现碱性。不少人图便宜,购买这类廉价散装的三无洗洁精使用。可这类洗洁精常常存在诸多问题,清洁效果差不说,有害物质还可能超标,给健康埋下隐患。
液体浑浊、分层的洗洁精
正常情况下,洗洁精应是质地均匀、不分层且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要是你购买的洗洁精出现液体浑浊、分层现象,或者散发着异味,那很可能意味着这个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甚至已经变质,这样的洗洁精可千万别再用了。
香味很浓的洗洁精

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过一项全国代表性的人口调查,涵盖了 1098 个随机样本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3% 的人在接触常见的芳香产品后,会出现偏头痛、头晕恶心、哮喘发作等不适症状。香味过浓的洗洁精,可能添加了大量香料。如果你本身对香味过敏,或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还经常使用这类洗洁精,很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杀菌洗洁精
市面上有些洗洁精打着 “杀菌” 的旗号。需要明确的是,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本身就具备一定杀菌功效,根本无需额外添加杀菌成分。而且,有些宣称能杀菌的洗洁精,可能添加了三氯沙或烷基酚等物质。
洗洁精,作为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日用品,我们无需因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就过度担忧,甚至弃之不用。当然,对于上述提到的几种洗洁精,为了自身健康,还是尽量避免使用为好。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