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年度新知丨刘永华:透过晚清“农家日记”,窥探大历史
时间:2025-04-26 13:04: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当康乾盛世的余晖落尽,19世纪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动荡。在战争、赔款背后,普通中国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受到哪些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刘永华,《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作者
4月19日“春风悦读之夜”,第13届春风悦读榜揭晓,北京大学教授刘永华的《程允亨的十九世界》获年度新知作品。在这本书中,他以清代后期徽州农民程允亨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还原了19世纪的乡村世界,从农村层面观照时代大历史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引起学术界和大众读者的普遍好评,豆瓣网评分8.7。
《程允亨的十九世界》于2024年底出版,但本书的缘起和起点在18年前。在一个文书店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批新史料“排日账”,由此打开了一个新天地。颁奖典礼前后,刘永华教授接受了潮新闻记者采访。

缘起:屯溪老街的一次发现,偶然中的必然
2006年,还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刘永华,到黄山屯溪参加学术会议。会开完,傍晚闲暇时间,刘永华独自到屯溪老街上逛。在一家旧文书店里,他发现了一堆旧书册,随手翻看,刘永华吃了一惊。
这13册排日账,是清代徽州府婺源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三代人记载的,包括家庭日常开支、行事活动,时间前后跨越60年。这么大的体量、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刘永华觉得值得好好研究。
排日账是什么?有学者发现这种文献后,直白地称之为“农民日记”,因为它记录了每天的日常活动,跟日记相似。同时,其中还记录了家庭的日常收支。
长期以来,历史学的研究资料大多是由受过教育、有功名的士大夫写的,如官私史书、文人笔记,其中大多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真正出自普通民众之手,又达到一定体量的史料十分少见。排日账的价值正在于此,它让我们直观看到农户的生活细节、家长里短。

排日账。图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永华觉得尤其难得的是,程家的这批排日账是祖孙三代程发开、程允亨、程同仓记录,保存了这个农村家庭从1838年到1901年共60年里的生活。这期间,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等大事件。
这批史料的独特价值,刘永华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比成一只蝴蝶,以前是通过士大夫记录的史料,这里发现半片翅膀、那里发现一点躯干,拼成一只蝴蝶。而程家的排日账,本身就是一只完整的蝴蝶。
在长期解读过程中,刘永华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缺憾。排日账记录的是家庭男性成员的活动,女性基本上不记载。其次,排日账与文人笔记、日记不同,只有活动记录,没有心里所思所想。此外,跟记录者的素养有关,排日账用的是一种介于文言和白话之间的文体,中间夹杂了不少方言。
为了更好地理解排日账记录的内容,刘永华在2007年、2009年、2011年三次回到程家的家乡婺源开展田野考察,向当地人请教,解开了很多谜团。
花了大量时间解读排日账后,刘永华走进了程家记录的时代和世界。
2、起家:为世界市场种茶的农民
1900年底,程家遭遇了危机,甚至可以说家道衰落。因为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债主带着帮手上门,强行拉走了程家辛苦养的猪。随后的几天,程允亨抵押房子和菜地、典当财物、出售田产……一番操作后,债务仍未还清。这悲惨的一幕,有读书博主比作《红楼梦》中贾家的破败。
这个小农家庭的危机是怎么来的,与国际市场变动、国内政治事件、地区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本身决策有何关系?时间倒退62年,这批排日账的记录始于1838年,当时记排日账的是程允亨的父亲程发开。
程家生活在婺源北部的沱川,这里山多地少,粮食产量低,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茶叶。从乾隆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的茶叶风靡欧洲和美洲上流社会,后来这一风气又传播到普通民众,欧美对茶叶的需求大大增加。外销茶叶中,绿茶的主要产地就是徽州。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大量徽州茶叶通过广州流向海外。

Tee in China(中国的茶)。资料图
刘永华发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程家有一点茶园,规模很小。程发开更多是通过收茶、贩茶赚钱。此外,他们种水稻、挖葛根、采黄精,贩卖豆豉、鱼干和日用品,靠这些养活一家生计。
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事情变了:程家专注于茶叶生产,购入两块新茶园,卖自己生产的茶叶。这里体现出程发开的精明,作为从事贩茶行业的人,他敏锐地嗅到市场的变化。
今天很多人指出“鸦片战争”实际上应称之为“茶叶战争”,中国的茶叶一度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唯一利润来源,中英贸易中茶叶引发的逆差问题才是鸦片战争的深层原因。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国际茶叶市场更加火热。正是在这时候,程发开购入茶园,这一系列调整,可谓站在了“风口”上。
茶叶生产的扩大,为程家带来了收入的增加。刘永华在排日账中发现,到了采茶季,程家需要雇佣工人采茶。他们生产的茶,被收购走后,通过广州、上海等港口进入了国际市场。
经过太平天国期间的十年,接下来的一段的岁月里,程家“岁月静好”。程允亨与哥哥程允兴长大成人、先后结婚成家。程发开还花了一笔不小的数目建了新房,供两兄弟分家。此时,程允亨也接过了记排日账的接力棒。
3、中落:华北一只蝴蝶,煽动了江南的程家
1849年,程允亨出生,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很快打到徽州。在排日账中刘永华看到,程发开作为成年男性,被派去做了乡勇民兵,参与驻扎关隘。十年兵燹,徽州遭受重创。义和团运动也给程家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是导致程家家道中落的原因之一。
按理说,义和团发生在华北,没有波及徽州,为什么影响到程家呢?义和团是通过影响上海的茶市,间接影响程家的。
最初,刘永华在读排日账时发现,1900年前后,程家的茶叶出售出现一些奇怪事情: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出后钱收不回来,程家多次向采购茶叶的中间商讨钱。为什么呢?事情要从4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时说起。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人教社初中《中国历史》教材
太平天国期间,江西、广东等地遭受战乱严重,徽州往广州运输茶叶的交通线阻断。茶叶市场寻找新的路线,于是顺新安江、钱塘江而下,过杭州、宁波到达上海,渐渐的,上海取代了广州成为重要对外港口。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的上海,也由此崛起成为国际都市。
刘永华去查了当年上海的海关报告,发现了一点线索:当年上海茶市开市,大商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常规收购茶叶,而是在观望。观望什么?国内外形势。当时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们要看义和团会怎样影响茶叶市场。
这对徽州地方的茶叶市场,可能就带来了波动——大商人观望,收茶的中间商出不了货,可能就要破产;破产的后果,就是没钱支付给程家这样的茶农。
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粮价逐渐攀升——1895年的大米价格比1875年涨了50%。生活在山区的程家,将近一半的粮食需要到市场上买。卖茶叶收不回来钱,粮食支出又增加,程家的生活陷入了危机。
在大环境因素之外,让程家的生活雪上加霜的,还有程允亨的一个家庭决策。
1891年,父亲程发开去世,次年母亲去世。1893年,儿子程同仓娶妻,一年后新一代出生。从老人生病到一系列红白喜事,发生的同时,排日账中还记下了程家一而再、再而三抵押借钱的记录。
在一屁股债的基础上,华北义和团运动影响了上海的国际茶叶市场,程家资金链断裂。就像蝴蝶翅膀的一次扇动,引发了遥远的灾难。

4、微观史:我们普通人的祖先的历史
刘永华不禁为程家感叹:国事、家事共同引发了程家的危机——
假如茶叶当时能卖出去,程家的资金回笼,部分贷款也许能偿还;即便茶叶卖不出去,假如程家推迟娶媳妇的时间,支出可以少一点,可能也能撑过去。只是世上哪有这么多如果呢?
透过这个农村家庭的兴衰起落,刘永华以小见大,观照了19世纪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一些列风云变幻背后,普通人受到的影响。这部《程允亨的十九世纪》出版后,被认为是当下微观史学的代表作品。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永华的办公室在这里。图源:北京大学历史系
微观史是起源于欧洲的史学流派,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之所以选择微观分析的方法,当然是因为排日账本身是一个微观视角。刘永华指出,当下大量的民间文献不断披露,比如浙江的龙泉司法档案、石仓文书、兰溪鱼鳞图册,这些新史料为微观史研究提供了可能。
以程家的排日账为例,个体的生命历程与时代大历史,形成了交错关系。刘永华说,个体生命有内在的动力和轨迹,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背后也受到时代波动的影响。很多历史细节,如果不是落到微观层面,在宏观、中观很难观察到。就像看地图,一张全国、全省的地图,展现的是范围极大的视野,但看不清一个村子、一个社区的细节。
“我们不仅在讲某个人、某户人家的故事”,刘永华说,要把大历史的关怀放进去,反映大时代的变动,在个体的呈现和对过程的讨论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也要在原创性和可读性之间保持平衡。
近年来,微观史、全球史是大众读历史的热门领域。刘永华觉得这是好的现象。他特别指出,这类读物对于开拓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认知能力,非常重要。
“在AI时代,网络平台基于用户画像,推送给你的内容都是你想看、你认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茧房——人永远在认知的舒适圈里,这是相当大的问题。”如何去克服信息茧房?多读微观史、全球史等类型的书,对克服这一问题是有帮助的。

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举行前后,刘永华做客春风沙龙·钱报读书会“小人物与大历史”,与浙江大学教授吴铮强对谈。
刘永华教授推荐三本微观史学的读物给读者,一是《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1976年面世,2021年引入简体中文版),二是《蒙塔尤:1297-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1975年面世,1997年引入简体中文版),三是《无尽沧桑:一纸婚约与一个法国普通家族的浮沉,1700—1900》(2021年面世,2023年引入简体中文版)。
此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化分社正在做一套“微观史学丛书”,会介绍大批欧美历史学者的微观史著作,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以微观史为专题的丛书。近年来,理想国也推出了几本有份量的微观史著作。
“我希望更多的读者、学者来关注微观史。因为微观史其实就是去研究我们普通民众自己的祖先们,再现他们作为一个家庭、个体的生活,这一点是微观史特别强调的。”刘永华说,“当下读者的认知和阅读水平越来越高,如果有更多大众读者关注这一类型的书籍,我觉得是好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